文章目录[隐藏]
作者:南方周末记者 施璇
在行业冷下来的这几年,朋友圈里以前总是发布VR内容的好友,一部分不再说话,另一部分开始关注微商或是保险。
“过去五年是行业大浪淘沙的过程。坚持下来的往往都已成为各个细分领域的头部厂商。”
“整体来看,市场不缺钱,缺的还是好项目。”
(本文首发于2021年12月16日《南方周末》)
2021年什么最火?元宇宙肯定是答案之一。
12月13日,A股元宇宙板块全天领涨,同花顺元宇宙概念指数创下历史新高,板块内十几只个股上演涨停潮。其中,锋尚文化(300860.SZ)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,累计涨幅达84.58%。
元宇宙的“第一把火”是2021年3月由在线游戏平台Roblox(NASDAQ:RBLX)在美股上市点燃的,该公司明确提出要打造元宇宙,上市首日股价涨幅达54%。10月,扎克伯格宣布将Facebook改名为Meta(即“元宇宙”一词Metaverse的前缀),此举成为本轮元宇宙流行最重要的催化剂。
这股热潮也传到了国内,各大互联网巨头接连宣布入局元宇宙,2021年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“元宇宙元年”。
元宇宙,可以简单理解为3D互联网。它是一个高度沉浸式的虚拟世界,用户在其中可以和计算机生成的环境及其他用户进行交互。
在元宇宙的概念中,VR是重要的技术支撑。
VR是虚拟现实(Virtual Reality)的简称,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。通过VR眼镜等设备,可以让人实现对虚拟场景的沉浸式体验。
2016年起,VR曾经火过,但三年后又归于沉寂。如今,随着元宇宙概念的火爆,VR行业再次迎来生机。
2021年以来,国内VR一线厂商Pico、Nolo、爱奇艺、HTC等相继推出头显设备(即VR眼镜),资本对VR行业的关注度也顺势走高。
8月底,字节跳动收购国内VR一体机出货量最大的厂商Pico。行业媒体报道此次交易金额超过90亿元。一位了解交易过程的资深从业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,腾讯对Pico评价甚高,也有收购意愿,但最终字节跳动以更高溢价胜出。
VR再次走红,这次会热多久?此前击败它的困难真的被克服了吗?
2016年被业内称为“VR元年“,图为当年的京交会上,观展者体验VR设备。 (视觉中国/图)
“欺骗视觉,欺骗大脑”
虽然VR在中国的上一波浪潮距今不到五年,但这项技术本身并不新鲜。
早在1957年,美国电影人莫顿·海利希(Morton Heilig)发明了3D视频机器Sensorama,它可以让使用者体验到在布鲁克林街道上骑摩托车的感觉。使用者可以感受到脸上的风、摩托车座椅的振动、3D视图,甚至是城市的气味。许多人将其看作第一台VR设备。
1960年,海利希还为自己的发明Telesphere Mask申请了专利。它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头戴式显示器,外形非常现代,类似今天的VR眼镜。不过,它只能实现立体显示和立体声。
1980年代后,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不断进化,VR开始被应用在专业性较强的领域,例如军事。
进入1990年代,面向消费者的VR设备被游戏机公司视为一项新商机。世嘉、任天堂、飞利浦等公司都曾推出过自己的VR眼镜。但由于各项技术不成熟,这波VR浪潮很快就偃旗息鼓。
2013年,全球头部VR设备厂商Oculus推出第一代头显设备Oculus Rift DK1,将VR重新带回大众视野。